原標題:劉尚希:只要不影響就業,經濟增速6%左右都可以
只要不影響就業,經濟增速6%左右都是可以的。穩定了就業,也就能穩定整個社會的預期,只要穩定了整個社會的預期,經濟效果就出來了,經濟預期也不會差。
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。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
12月18日,由新京報舉辦的「看2020財經峰會」在京召開。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稱,財政政策正從「加力」進一步聚焦到提升政策質量、優化政策實施方式上。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財政政策的表述從「加力提效」變為「提質增效」。對此,劉尚希稱,這種表述的不同蘊含著政策手段、政策工具或者政策實施路徑的優化。他還表示,只要不影響就業,經濟增速6%左右都是可以的。
財政政策從「加力提效」到「提質增效」
劉尚希表示,原來的積極財政政策是在「加力」上使勁,在赤字、債務、減稅降費方面加大力度,希望通過加力實現穩增長。這個政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。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財政政策要大力「提質」的概念,其內涵是什麼?顯然,這不是指政策的力度,而是政策的質量。
「中央這個表述變化,實際上是決策思路的一個調整,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。」劉尚希分析稱,從實際情況來看,進一步的加力,如提升赤字率、擴大債務規模、加碼減稅降費,是不是效果會更好?比如減稅降費,2019年達到兩萬億,2020年是不是再來一個兩萬億?根據現有的財政狀況,這個空間極小。
劉尚希稱,財政要化解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公共風險,避免變成系統性的危機,這是財政的職責所在,但是也要兼顧財政自身的承受能力。
劉尚希強調,以前加力形成的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,現在要進一步落實好。但是明年還應該進一步在政策質量上下功夫,既能鞏固原有的效果,也使這個效果延續的時間更長。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積極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的新內涵。
宏觀政策要穩,微觀經濟要活
如何衡量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?劉尚希稱,談財政政策績效,不能狹隘地理解為資金的投入產出比,或者成本收益的績效,這裏講的效果應該是「微觀要活、宏觀要穩」。
劉尚希稱,不斷出臺新政策,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作用,造成等待情緒。政策可預期對市場主體而言極其重要,尤其是在經濟下行背景下。這並非說讓政府不作為,而是要避免不斷調整政策。
對於穩增長,劉尚希稱,穩增長過去是作為一個目標,現在可能是作為一個手段。2019年把保障就業首次放在了宏觀政策層面,成為了首位目標,經濟增長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。如果就業比較充分、就業質量提升,在這種情況下的經濟增速就是比較合適的。
「只要不影響就業,經濟增速6%左右都是可以的。穩定了就業,也就能穩定整個社會的預期,只要穩定了整個社會的預期,經濟效果就出來了,經濟預期也不會差。」劉尚希稱。
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劉越
留言列表